平板支撑、马甲线、A4腰相继成为热点话题同时,也催生了更多健身机构,办健身卡,请私教,已成为时尚。相关机构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身行业大数据显示,国内健身俱乐部门店已超45000家,其中北京、上海俱乐部数量都为千余家,同时还存在数千家的健身工作室。但庞大的市场背后,也存在类似无限制办卡、广告宣传不符、私教无资质等各种问题。越来越多的健身房,出现在小区、商场,各种“撸铁”、各种塑形,让人们在这些健身房内挥汗如雨,不少健身机构还配备有体测仪,很多教练都会推荐顾客做身体测试。受试者站上仪器,很快能得到一页分析报告,教练会指着报告单上的脂肪、蛋白质、无机盐等“超标”指标,向顾客推销起健身课程。教练的权威似乎毋庸置疑,墙上的照片写着教练的一长串头衔,都是高级私教、国际认证等来头不小的名称。殊不知,这些健身房的常见场景可能藏有猫腻,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,不仅体测仪后台可以调数据,教练的种种头衔可能花钱就能买到。全文2609字 阅读约需5分钟北京东城区一家健身房向记者出示的人体成分分析报告。健身房体测测出脂肪肝风险3月3日,记者参加了东城区一家健身房的身体测试,健身教练让记者脱了鞋袜站上仪器,脚踩两个